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
半夜睡不著覺,原來是手麻掉-針刀治療手麻案例
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
退化的腰椎,你有發現你的骨盆後傾嗎?
你有看過這樣的人嗎 ?
站的姿勢是這樣,含胸駝背,脖子向前伸長,烏龜頸、圓肩、屁股扁平塌陷,仔細一看,還有X型腿跟拇趾外翻。這樣的形象,給人一種懶散、頹廢、沒有精神、沒有活力的印象。
那這些症狀,或是說錯誤的身體的結構,源頭都是從那裡來呢,可能從扁平足,可能從大腿內旋而來,但是最重要的樞紐,就是骨盆後傾。
什麼是骨盆後傾呢?
骨盆後傾,顧名思義,就是本來正放的骨盆向後傾倒。定義上來說,骨盆後緣有個髂後上棘(PSIS),會比前側的髂前上棘(ASIS)高,兩個夾角應為7-10度。如果小於正個度數,或甚至是前側比後側高,那就定義為骨盆後傾。
除了這個檢測方法之外,也可以用【靠牆法】來檢測。一個人的背和屁股頂到牆壁的時候,如果腰這個部位,和牆壁之間小於3個指幅,那也算是骨盆後傾。
骨盆後傾就後傾吧,那又怎麼樣呢 ? 不是馬照跑、舞照跳嗎?
骨盆後傾除了最直觀的造成長期、無法緩解的腰、臀部疼痛之外,也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姿勢和疼痛問題。典型的表現包括腰椎過直,曲度改變的腰椎無法平均分攤身體的重量,容易造成下段腰椎負壓過大,而有椎間盤退化、突出,造成坐骨神經疼痛等等症狀。
過直的腰椎,也會影響胸椎部分豎脊肌群無力,此時緊繃的胸肌、二頭肌等內側肌全就會將骨骼往前側、內側拉伸,造成含胸駝背、圓肩等症狀。更會造成頸部無法抬高而前途,肩頸肌肉緊繃,而有富貴包、頸椎曲度改變等問題。
骨盆後傾不只會往上半身影響,更會影響臀腿部。後傾的骨盆,緊繃的臀肌、膕繩肌(大腿後側),會限制髖關節的活動角度,在彎腰、下樓低的時候,僵硬的髖關節,會將無法旋轉的角度及壓力,轉嫁到腰臀部,以及膝關節上,造成上下游關節的二次傷害。
這些姿勢不僅影響外觀,還可能帶來長期的腰背痛。此外,骨盆的異常位置會對整體的肌肉平衡產生不良影響。
(圖片來源:https://sequencewiz.org/2014/04/30/stretch-the-psoas/ )
骨盆是一個前後、上下、左右旋轉的樞紐,可以控制骨盆前後的,就是幾個肌群。
能把骨盆網上旋轉的,分別是腹肌、及後側的臀肌和膕繩肌(股二頭肌),如果姿勢或是動作造成這兩個肌群緊繃,就會造成骨盆的後傾。
能把骨盆向前旋轉的,則是髂腰肌和股四頭肌,以及豎脊肌。如果這肌群無力,就未造成骨盆前旋的角度不夠,而相對後傾。
骨盆位置的穩定性至關重要。骨盆的前傾或是後傾都會造成弱勢肌群被過度拉伸,限制脊柱的正常活動,增加腰部負擔。無力無法適當支撐下背,或是導致髖屈曲的不足,缺乏對髖部的支撐,進一步惡化骨盆的後傾狀態。
第四段:拉筋改善骨盆後傾
針對骨盆後傾問題,適當的拉筋和伸展運動可以有效改善。通過拉伸腹肌肌、臀肌和膕繩肌,來減少肌肉的緊繃和不平衡狀態。此外,專注於強化豎脊肌、髂腰肌和股四頭肌的鍛鍊,則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撐,幫助恢復骨盆的正常位置和功能。這些運動不僅有助於姿勢矯正,還能減少由此產生的疼痛和不適。
拉伸膕繩肌的方法
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
為什麼我肌肉發炎都不會好? 筋膜炎要拉筋還是訓練?
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,肌肉痠痛成為困擾許多人的問題,其實這就是肌筋膜發炎和慢性勞損。
因為我們會因為工作,一個動作反覆做,我們會因為划手機,長時間低頭、久坐,握手肌、聳肩,維持這樣不良姿勢。除此之外,一般的人缺乏運動、工作壓力以及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。這些因素會導致肌肉的緊張和疲勞,進而引起筋膜組織的變性和神經系統的過度刺激。
筋膜系統是由結締組織構成,遍佈全身,就像緊身衣包裹和支撐著所有肌肉。當我們長時間保持不當的姿勢或從事不正確的運動時,會導致肌肉筋膜持續緊繃、血液循環受阻,使筋膜失去正常的彈性,今天沒有放鬆,明天又繼續更緊繃,後天又更緊繃,局部產生發炎而開始引起疼痛,但是好巧不巧,因為腫脹的組織,又造成血液循環變差,無法將發炎物質帶走,如此一來惡性循環。身體為了要讓這個地方不要再活動,不要再造成發炎及損傷,所以開始產生纖維化及沾黏。導致肌肉變得僵硬、疼痛,你這個時候才會發現為什麼我身體好像真的卡住了。
那網路上很多影片,有些說是要拉筋伸展,肌肉放鬆才不會繼續發炎。有些人則說,是因為你肌力不夠,所以才會很容易受傷造成持續性的發炎。
那到底應該先伸展還是訓練呢??
這邊先跟大家說陳醫師的作法
1. 先行伸展
在初期的疼痛或僵硬階段,應該進行輕柔的伸展運動。例如每天拉筋兩三次,一次維持30秒左右。這種運動能有效地舒緩肌肉緊張、促進血液循環,並恢復筋膜的柔軟性。伸展應在不引起額外疼痛的舒適範圍內進行,有助於減少粘連並改善靈活性。經常性的伸展活動還能幫助降低壓力和增強身體的自癒能力。
這個時候還可以配合上熱敷,你要用暖暖包,熱敷袋,熱敷毯,紅外線,遠紅外線都沒關係,但是注意避免時間過久,造成燙傷。
當然如果已經產生沾黏組織或是有纖維化、鈣化的狀況,拉筋一定是遠遠不夠的,因為根本拉不開,這個時候可以就要先以能鬆解沾黏的治療為主,例如針刀、震波等等
2. 逐步肌力訓練
如果疼痛和僵硬感的減輕,應逐步加入針對特定肌群的肌力訓練,如果不知道要訓練哪條肌肉或是怎麼訓練,一定要去詢問專業人員,因為不當的訓練,也是造成損傷的常見原因。從低強度、低衝擊的訓練開始,循序漸進地提升訓練強度,特別注重耐力和穩定性。肌力訓練不僅強化核心肌群的力量,還能提升整體的穩定性,從而提供良好的身體支撐,預防未來潛在的勞損或受傷風險。
3. 持續監控與調整
治療過程中,需要持續評估症狀的變化,靈活地調整伸展與肌力訓練的強度及頻率,以達到最佳效果。一味的伸展和單純的重量訓練都不會有良好的修復狀態。
在日常生活中,定期進行伸展和肌肉訓練是應對肌筋膜發炎和慢性勞損的有效方法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學會釋放和管理日常壓力,以及持續地參與適當的運動與健康教育,都是預防未來問題的重要策略。最終,我們力求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健康平衡點,從而保護筋膜系統以及整個身體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