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

小小的問題,大大的困擾:肩關節沾黏造成的失眠

 


肩膀受傷後,你可能最在意的是疼痛和活動度受限,但有時候,即使疼痛減輕、活動度變好,一些不起眼的小問題,仍然會影響生活品質

👉 一個睡姿,帶來的大困擾

這位小姐在肩膀受傷後,經過多種治療,雖然活動度有改善,疼痛也減輕了,日常生活都沒有大問題了,但她有一天突然發現: 自己近期的失眠,居然是睡覺時手放在頭上會感到不舒服才導致的。這是因為肩膀的外旋、外展與前屈功能沒有完全恢復,導致她的習慣睡姿無法自然維持,讓她每晚翻來覆去,睡不好、精神也變差。

🔍 為什麼肩膀受傷後,會影響睡姿?

肩關節的靈活度來自於肩袖肌群的協調運作,當肌肉有沾黏或張力失衡時,即使疼痛消失,活動角度還是會受限。例如:
旋轉肌群沾黏 → 外旋角度受限,導致手無法自在放頭上
肩胛骨位置不正 → 影響肩膀活動,使姿勢不自然
長期代償習慣 → 讓肩關節的運作變得僵硬

💡 針刀治療,讓肩膀真正放鬆

為了讓她可以恢復自然的睡姿,我們使用針刀治療來鬆解肩膀的旋轉肌群沾黏,並調整肩胛骨的位置。治療後,她終於可以輕鬆地將手放在頭上睡覺,不再因為肩膀卡住而影響睡眠。

👉 這就是為什麼,有時候看似小小的問題,背後其實是身體長期代償、肌肉緊繃的結果。如果你的肩膀不舒服,影響到生活品質,不妨檢查一下,看看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!

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

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

被建議開刀的坐骨神經痛,但她選擇先試這個方法……沒想到疼痛竟然改善七八成!

 


「這樣的疼痛,已經折磨我太久了……」

H女士原本只是偶爾腰痠,沒想到情況越來越嚴重——腰痛一路延伸到右側臀部與腿部,甚至影響到走路,晚上痛到睡不著

她先後就診於義大的骨科與神經外科,MRI 確診為:

腰椎 3、4、5 節的椎間盤突出
神經受壓迫,導致坐骨神經痛

兩位專科醫師都建議她手術治療,但想到手術的風險與漫長的復原期,L 女士心裡充滿掙扎……

真的非開刀不可嗎?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試試?


等待名醫門診時,她選擇了另一條路!

在考慮開刀的同時,L 女士聽說名醫杜元坤教授對脊椎疾病經驗豐富,於是立刻掛號,想等候他的門診再做最後決定。

然而,在這段等待期間,她來到醫院複診,遇到了陳醫師

「可以先試試針刀治療,看看能不能減輕疼痛。」

陳醫師向她解釋,針刀療法可以鬆解筋膜沾黏、減壓脊椎,讓突出壓迫神經的狀況得到改善。H 女士原本半信半疑,但想著:「反正都還在等杜教授的門診,不如試試?」

就這樣,她開始了第一個療程的針刀治療


沒想到,才短短幾次治療,她的狀況開始好轉!

第一次治療:連趴在診療床上都覺得痛苦。

✔第二次治療:疼痛仍在,但腰部變得比較輕鬆,沒有之前那麼僵硬。

第三、第四次治療臀部與腿部的痠痛減少了五成以上,她發現自己走路時的疼痛感也明顯降低

第五、第六次治療:驚喜地發現,疼痛**幾乎改善了七八成!**連長時間坐著都沒問題,腰部的力量也恢復不少!

「原本以為一定得開刀,沒想到竟然有其他選擇!」





每次看診,她總是帶著剪報來分享……

H 女士每次來治療時,都帶著自己收藏的醫學剪報,和陳醫師分享國內外的治療資訊。她說,自己在求醫的路上,學到了很多,也希望能幫助更多有相同困擾的人,甚至他說如果之後對針刀有疑問的人,都可以直接問她。

原來腰痛、坐骨神經痛,真的不是只能靠開刀!

她的經歷,也給了許多患者新的希望——或許,適合你的治療方式,還沒被找到而已!


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

每天肌力訓練

 


四頭肌訓練 👉 FBYT

小朋友睡前5分鐘拉筋

 



  • 小朋友大腿四頭肌拉伸 👉 FB
  • 小朋友腿部拉伸(比目魚 + 後腿肌 + 練足弓) 👉 FBYT

  • 小朋友圓肩駝背(拉胸大肌+開胸+W型訓練) 👉 FBYT
  • 小朋友脖子拉筋(姿勢 + 拉脖子 + 斜方肌) 👉 FBYT


錯誤站姿與骨盆後傾

 



  • 久坐的危害 👉 FBYT
  • 站姿(骨盆後傾)+ 站姿調整 👉 FBYT
  • 看看自己有沒有骨盆後傾(測試) 👉 FBY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