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重不是一場痛苦的耐力賽,也不是靠著意志力硬撐的過程。因為意志力難以長期抵抗我們與生俱來的生物本能。真正的關鍵在於「改變生活習慣」!當【正確】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模式成為日常的一部分,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時,減重就能變得輕鬆、快樂且可持續。這篇文章將分享一些核心原則,幫助您邁向健康體態。
一、 飲食為主,運動為輔 (7:3原則)
為什麼? 我們大多數人並非運動選手,單靠運動消耗熱量既慢又有限。吃下一份高熱量食物(例如一個甜甜圈或一杯含糖飲料)可能只需要幾分鐘,但要消耗掉這些熱量,卻需要長時間的運動,這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實際。
重點在「飲食控制」: 減重的核心關鍵在於管理好「吃進去的熱量」。這絕非意味著要餓肚子(那違反人性且難以持久),而是學習「聰明吃、吃得好、吃得飽」。
二、 健康飲食的黃金比例 (2:1:1)
想吃得飽又營養均衡,同時幫助減重,每餐的餐盤可以這樣分配:
蔬菜類 (佔餐盤1 / 2): 各種顏色的非澱粉蔬菜(如:葉菜類、花椰菜、番茄、青椒、菇類等)。它們富含纖維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體積大、熱量低,能增加飽足感。
優質蛋白質 (佔餐盤1/ 4): 非常重要!目標是每天攝取體重每公斤約 1 公克的蛋白質 (例如:體重 60 公斤,每日約需 60 公克蛋白質)
為什麼重要? 足夠的蛋白質能保護您的肌肉不被分解。肌肉是身體消耗熱量最有效率的組織,肌肉量流失(變成「泡芙人」)不僅讓身形鬆垮不好看,更會讓後續減重與維持體重變得更加困難,新陳代謝也會下降。
蛋白質食物例子:
雞蛋 1 顆:約 7 公克蛋白質
無糖豆漿 1 杯 (250ml):約 7-8 公克蛋白質
雞胸肉 100 公克 (約手掌心大小及厚度):約 20 公克蛋白質
魚肉 100 公克:約 20 公克蛋白質
板豆腐半盒 (約 140 公克):約 10 公克蛋白質
瘦豬/牛肉 100 公克:約 20 公克蛋白質
全穀雜糧類 (佔餐盤1/4 ): 選擇「好」的澱粉,提供身體必需能量與纖維。
推薦選擇: 糙米、藜麥、燕麥、地瓜、南瓜、芋頭、全麥麵包/饅頭、玉米等。這些食物升糖指數較低,能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,避免血糖劇烈波動。
減少精緻澱粉: 白飯、白麵條、白吐司、麵包、蛋糕、餅乾等精緻澱粉應盡量減少。
三、 需要特別注意的飲食地雷
水果: 水果雖然健康,但含有果糖,熱量不容小覷,而且相對於葡萄糖不好代謝。減重期間建議暫時避免或嚴格限量(例如:一天最多一份,約一個拳頭大小),優先將份量留給蔬菜。若想吃,選擇低糖水果(如:莓果類、小番茄)並控制份量。
酒類: 「喝酒如喝油」!酒精本身熱量很高(1公克酒精約7大卡),且喝酒時常伴隨高熱量的下酒菜,是減重的大敵。減重期間最好避免。
垃圾食物與含糖飲料: 高油、高糖、高鹽、高熱量且營養價值低的食物(如:炸雞、薯條、洋芋片、蛋糕、糖果、汽水、手搖飲等),請盡量避免。它們是造成熱量超標的元凶。
四、 一日飲食舉例 (參考)
早餐: 1杯無糖豆漿 + 1顆水煮蛋 + 1份全麥饅頭夾大量生菜和小黃瓜 + 幾顆堅果。
午餐: 半碗糙米飯 + 手掌大份量的滷雞腿 (去皮) 或烤魚 + 兩碗各式燙青菜(淋少許橄欖油和醬油)。
晚餐: 半碗五穀飯 + 手掌大份量的番茄炒豆腐或瘦豬肉片炒蔬菜 + 一碗青菜湯 + 一大盤生菜沙拉(用油醋醬)。
五、 關於運動
雖然飲食佔七成,但運動仍有三成的重要性!
運動能:
幫助維持甚至增加肌肉量,提升基礎代謝率。特別是C型人。
促進心肺功能與整體健康。
改善心情,紓解壓力。
選擇您喜歡且能持續的運動即可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騎單車、有氧舞蹈,或搭配一些肌力訓練(如深蹲、伏地挺身、彈力帶訓練)。每週累積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是良好的目標。
六、 減重過程與停滯期
減重非直線下降: 減重過程中,體重下降不會是每天都一樣。特別是在減掉約 5 公斤或體重的 10% 左右時,常會遇到「停滯期」。
停滯期是正常的: 請不用過度焦慮!這是身體在適應新的體重,進行自我調節的自然現象(例如荷爾蒙變化、代謝適應)。
如何突破停滯期?
耐心與堅持: 持續維持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是基礎。
檢視飲食: 是否無意中攝取了過多熱量?是否嚴格遵守 2:1:1 比例?可嘗試更精確記錄幾天飲食。
增加運動量或強度: 嘗試新的運動方式或增加運動時間/強度。
藥物協助 (若適用): 若有使用醫師處方的減重藥物,其劑量或搭配方式可在醫師評估下調整,幫助度過平台期。
停滯期通常持續 2-3 週,只要不放棄,體重通常會再次開始下降。
七、 中醫藥如何輔助減重?
中醫認為,肥胖與體質、代謝、脾胃功能、氣血循環等密切相關。透過中藥調理,可以幫助:
1. 促進代謝:某些中藥材能溫和提升身體代謝效率,幫助燃燒脂肪。
2. 調理脾胃:改善消化功能,減少水濕滯留,避免「虛胖」或水腫型肥胖。
3. 抑制食慾:部分中藥能幫助穩定食慾,減少暴飲暴食的衝動。
4. 改善氣滯血瘀:針對下半身肥胖、代謝不良的體質,中藥可幫助氣血循環,使減重更順利。
常見輔助減重的中藥材(舉例):
山楂、陳皮:幫助消化,減少脹氣。
荷葉、茯苓:利水消腫,改善濕氣重的肥胖。
決明子、丹參:促進代謝,幫助血脂調節。
黃耆、白朮:補氣健脾,適合容易疲勞、代謝差的體質。
中藥服用方法:
【藥物使用方式將由醫師現場為您詳細說明與規劃】
藥物的角色與副作用
減重藥物也可能產生副作用,但發生與否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,有些人可能完全沒有感覺。
常見的副作用包括:
- 口乾
- 輕微噁心感
- 失眠 (通常建議白天服用)
- 排便次數增加或糞便較軟
結語:
減重是一趟重新認識身體、建立健康習慣的旅程。除了調整飲食與運動,中醫藥也能根據個人體質提供輔助,讓減重過程更順利。配合醫師的指導(包括必要時的藥物或中藥輔助),您一定能輕鬆、快樂地達到健康體態,並長久維持!我們都在支持你。減重的路上一直都有很多人。